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1月31日> > 总第1期 > 第十八版 > 新闻内容
如皋市第八届爱心团队、爱心大使事迹简介
新闻作者:本报讯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也不忘每天打电话给同班老师,关心班上孩子的情况。她身上还有一股“韧劲”,对待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她不厌其烦,孩子们总亲切地喊她“老师妈妈”。她的身上还有一股“拼劲”,两次代表如皋参加南通市幼儿园教师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她身上积聚的三股劲儿让人感动、令人钦佩,她的先进事迹被南通教育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获得第六届“感动南通·教育人物”提名奖、“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如皋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如皋市‘三八’红旗手”等。
10. 二十年如一日诠释孝义的好儿媳——刘金美
       刘金美,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村民。1995年,刘金美的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将3个孩子和80岁的老父亲撇给了她,刘金美没有被噩运击垮,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重担,她时常安慰公公:“别难过,你儿子不在了,我就是你女儿。”除了干好农活,刘金美每天还要到十多里之外的建筑工地打零工赚钱贴补家用,无论自己多辛苦,有时甚至拖着生病的身体,她始终坚持照顾好年迈的公公。她把老人日常生活的喜好一一记在心里,公公的床头不间断地放着爱吃的水果和零食,将老人照顾得妥贴周到,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20年过去了,刘金美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如今公公已是百岁高龄的老人,心中的丧子之痛早已放下,他逢人便夸:“我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才有了这么个好媳妇,这孩子可比亲女儿还要亲啊!”面对周围群众的称赞,刘金美也只是淡然地表示,“这是我作为儿媳妇理所应当要做的事情,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对得起自己良心而已。”
11.不畏严寒勇救落水乡邻的90后小伙——袁彬彬
       袁彬彬,如皋常青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员工。2015年1月30日凌晨3时许,石庄镇草张村村民薛英与同伴一起骑车前往馒头加工点。因天还没亮,行至高井桥附近时,只听“扑通”一声,薛英不慎连人带车掉入中心港河中。与其同行的两人本想到河边将薛英拉上来,却无奈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对着河附近的居民呼救。听到有人在呼救,本来睡得迷迷糊糊的袁彬彬瞬间清醒,他掀起被子循声赶至落水点。落水现场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而落到水里的人除了发出一声叹息后便没有任何声响。怕时间长了落水者会有不测,只穿了一件睡衣的袁彬彬在岸边妇女的指引下,毫不犹豫地从落水点下水救人。初春的河水寒冷刺骨,袁彬彬在黑暗中朝着河中央的方向一边蹚水一边摸索,在前进3、4米后成功揪住薛英的衣服。冰冷的河水冻得他全身发抖,袁彬彬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将薛英拖至河边,与赶到现场的父亲合力将薛英拉上岸,让同行的妇女将其送回家。落水者获救了,浑身湿透的袁彬彬虽然感觉寒冷但心里火热火热的,因为自己挽救了一条生命。
12.传承爱国情怀的不老松——陈强
       陈强,如城街道十里社区居民。 “十里社区关工委德育教育基地”、“十里社区村民休闲活动室”,在陈强的家门口,挂着两幅这样的牌匾。身为老党员,今年85岁的陈强把关心下一代,教育培养下一代的爱国情怀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9年来,陈强坚持在自家小院中升国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孩子在此活动,陈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站兼职辅导员,在国旗下给孩子们讲党史、讲祖国发展、讲遵纪守法、讲抗战故事。2007年,如城街道关工委将陈强的小院定为德育教育基地。2014年,在陈家小院拍摄并以陈强为原型的《国旗永远在心中》微型剧,在南通市文明办、南通市关工委开展的“知礼仪、讲文明、展风采”微型剧评选中获特等奖。
13.少数民族妇女致富的“领头羊”
——田茂娥
       田茂娥,白蒲镇杨家园村村民。1990年,来自贵州土家族的姑娘田茂娥与白蒲镇建筑工人于建军结婚,本想嫁到“鱼米之乡”过过好日子,却接二连三遭遇家庭变故。婚后不久,公公两次住院开刀,小姑遭遇车祸,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负了巨额的债务。憨厚的丈夫不愿拖累妻子提出离婚,田茂娥反过来安慰他:“我们都有手艺,虽然我是外来妹,只要我们吃苦耐劳,一切都会好的。”于是,田茂娥开了家小服装店,于建军到外地打工,经过努力,他们还清所有债务,还盖起新房。2005年,田茂娥创办了苏田劳保用品厂,筹集资金、学习技术、寻找客户、接收订单,她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2015年企业产值达400多万元。致富后的田茂娥,时刻不忘自己的少数民族姐妹。贵州苗族老乡陈友锋姐妹俩,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残疾,只能靠政府资助。田茂娥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安排她们到自己厂里。有了经济来源,陈友锋姐妹俩再也不需要政府资助了。如今田茂娥的劳保用品厂安排了30余名少数民族妇女,白蒲镇少数民族姐妹一致称她为劳动致富的“领头羊”。
14.义务宣传推介家乡的摄影达人
——王海松
       王海松,如城街道许庄社区居民,自由摄影师。视摄影为生命的他,10多年来几乎走遍如皋大街小巷,记录宣传家乡的风光美景、人文纪实。他关爱老人和儿童以及弱势群体,经常免费为环卫工人、一线职工、市社会福利院孤寡老人和遗弃儿童拍摄照片并精心挑选赠送。2014年,他参加如城街道金婚夫妇的拍摄活动,为2000多对金婚夫妇留下宝贵的金婚纪念照。2015年,为福利院的患病孤儿鹏鹏拍摄一组纪实摄影《小鹏鹏,阳光下的你要快快长大》,引起无数人关注。如皋发布、如城发布、如皋城管局、如皋旅游局等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他均欣然前往,为活动留下很多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坚决不收取任何报酬。他还曾3次赴河南贫困乡村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免费拍摄并赠送照片。王海松用镜头记录如皋,用爱心感动皋城,他拍摄的一些以如皋为主题的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为宣传家乡、推介如皋不遗余力。
15.发挥余热的七旬义工——顾忠明
       顾忠明,如城街道健康西村居民。71岁的老顾从人民医院退休多年,但他一直关心并积极参与医院的各种活动,常年在医院做义务导医,无论寒暑,老顾在医院医技楼一楼热情地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指点科室方位,帮助搀扶年老体弱者上下台阶,为病人咨询做好解答。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平常不过的举动,为病人带来丝丝暖意。有一次一位病人就医遇到困难,找到老顾,他二话没说深夜赶到医院,协助医护人员帮病人排忧解难。在医院组织的送健康志愿服务活动中,总能看到他忙着为市民进行健康宣传的身影。老顾还是医院老年支部的小组长,虽说小组长不起眼,可老顾干得很认真、很投入。支部成员房鹤因腿脚有疾行动不便,老顾经常到她家嘘寒问暖,向她介绍医院发展的近况,嘱咐她要保重好身体,安度晚年。5年的坚守,500个小时的义务劳动,热心的老顾深得病人和家属的信赖和喜爱,他总说:“共产党人退休不褪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精神上有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南通雉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438673687 联系电话:0513-87518000 | 备案号:苏ICP备15029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