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14日> > 总第5期 > 第十一版 > 新闻内容
“醉”翁之意不在酒
新闻作者:文/钱春妮 章莉沙 图/鲍晓明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如看字识人,从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可读懂他人性格。有人认为收藏的目的和意义是“去伪存真”,但在我看来,收藏的起源及动力应是“珍爱”二字。收藏的物品市值有高有低,但对于收藏者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宝物。有的人收藏邮票,有的人收藏字画,有的人却喜欢收藏酒瓶。杨汉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不折不扣的酒瓶爱好者。
       杨汉林,中国艺术家协会酒文化研究会江苏理事会南通分会会长,2015年曾参与编写并出版了《中国酒诗词文化》一书。之前杨汉林一直收藏钱币和布票,后来一位藏友建议他收集酒瓶。在看到这位藏友家中的酒瓶后,杨汉林被这种独特的酒文化深深吸引了,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从2013年开始,杨汉林就正式成为了一名酒瓶收藏者。
       2016年3月10日,记者走访了如皋市长江镇杨汉林家中。一踏进房门,记者就被两个酒瓶架吸引了,架子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酒瓶。这些曾经充满丰盈美酒的艺术品在时光的洗礼中静静散发着醇香。它们造型各异,形状不一,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正方形、三角形、葫芦形,造型有动物形、古钱币形、竹节形、武器形、塔形、美女形等等。这些酒瓶有的抽象夸张,有的写实逼真,栩栩如生,瓶身基本上都融汇了陶艺、绘画、雕塑、书法、诗词等文化艺术。在杨汉林看来,这些酒瓶不仅仅是各种美酒的载体,更是美酒文化的见证与传承者。多年以后,美酒已然蒸发,但是酒瓶依然静静等待伯乐。杨先生说自己已经收集了五千多种酒瓶,总个数达到一万多个,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民国时期的青花瓷酒瓶,同时自己收藏酒瓶的范围也很广,许多国家的都有。
       在酒架的另一边,简单的橘色方木桌衬得摆放其上的各色酒瓶更为夺目,一个黄色的身影首先闯入记者的视线。只见它高约50cm的身形上,一条红釉色的立体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好似随时都要盘飞离开瓶子一样。瓶盖儿被巧妙的设计成球状,似明珠,好一个“神龙戏珠”。杨先生介绍说这个酒瓶当时酒厂只生产了五百个,原本应是成对的,但由于双瓶收集更为艰难,自己只收集到一个,原本的二龙戏珠就只成了神龙戏珠,杨先生的遗憾之意不言而喻。“不过,这种酒瓶也很稀少,竟然被我遇到了。”说着杨先生便拿起手边蓝色酒瓶揩拭着。酒瓶的瓶身是民国时期特有的蓝印花布样,秀美的身形给这款酒瓶平添了几分俊俏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瓶子在瓶颈处多了衣扣样,更增添了几分秀气。美哉,美哉!杨汉林告诉记者,这款酒瓶是自己在南通逛超市时偶然看到的,现在在南通交流会上很多人都在找这款,可见它的稀少程度。杨汉林还告诉记者他跟藏友交换的经历,在去年江苏省丹阳市交流会上,正好看中一套十二生肖工艺花雕的酒瓶,当时就喜欢得不得了。为了能够每天都看到它,自己可是跟藏友磨了两天时间才交换到,而现在,那套瓶子也是自己最为珍爱的一套,每天站在架子前欣赏它们也成了自己最开心的时光。
       关于酒瓶的由来,杨汉林说酒瓶的收集来之不易。在每年两次的交流会上,藏友们都带着各自喜爱的酒瓶前往。有时在交流会上看到心仪的,别人也未必会给。一心求“宝”的他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藏友沟通,甚至会在当地住上几天,只为从藏友手中换取心仪的宝贝。每逢出差,他也经常到当地酒文化氛围浓烈的街区寻找富有当地文化底蕴的酒瓶。在如皋,他也不放弃任何寻觅到各种个性酒瓶的机会。一有时间,就跑到废品收购站去“寻宝”。久而久之,杨汉林竟然与十几个收购站的老板都成了挚友,只要看到造型奇特的酒瓶就会马上与他联系。不管多忙,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赶过去。
       小小的酒瓶收藏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也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作为酒文化的载体和代表,它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民风民俗、历史事件、时代发展的见证,更能折射出古老东方文化的精深和神韵。“瓶痴”杨先生表示,自己未来将会转向酒版收藏,等自己退休后会开个民间博物馆以供展览,将酒瓶文化传播到下一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南通雉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438673687 联系电话:0513-87518000 | 备案号:苏ICP备15029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