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6月06日> > 总第17期 > 第五版 > 新闻内容
一座千年古观,两朝皇帝为其赐名。它在中国道教历史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如今,它与茅山道院、苏州玄妙观并列为江苏三大道教胜地—— 两朝皇帝赐名的如皋灵威观
新闻作者:本报讯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形成于东汉顺帝(126~144)年间,至今已有近1900年历史。而江苏如皋灵威观也始建于汉代,初名“祖师观”。宋政和元年(1111)更名为“灵威观”。
如皋灵威观作为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在传播道教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开展赈济活动、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杰出贡献。它在唐、宋、元、明、清历代帝王中享有很高地位。唐太宗为其赐名“仁威观”;宋徽宗赐名“灵威观”。由此,如皋灵威观成为全国罕见、由两位黄帝更名并御赐观额的道教名刹。
如皋灵威观历史璀璨。如今,它与茅山道院、苏州玄妙观并列为江苏三大道教胜地。
第一位道仙乐子长
东汉时期的乐子长是如皋灵威观的第一位祖师,他的生活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东汉时期。据《如皋县志》和《舆地纪胜》记载:“汉乐子长,如皋人,游霍山,遇仙人韩衷,授巨胜灵飞散,令服之,曰:蛇服此药化为神龙,人服此药老翁成童,升云上下,改人形容,崇气益精,起死养生,子能服之,乃得度世。于是举家服焉,俱不得死。年一百八十,以其得道于潜山,号潜山真君,唐明皇为赞”。
千百年来,关于乐子长的传说丰富多彩。相传每逢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寿辰,麻姑仙子都要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娘娘祝寿。她飞越天外滚滚而来的波涛,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于是掷米为珠,给江海大地带来福址。其江海河湖的蚌壳内至今还孕藏着她撒落的缕缕发光的珍珠。
东汉末年的一天,麻姑仙子又从这里经过。她在云霄欣赏满目青翠的江淮美景,并为之陶醉。
“仙姑——”忽然,一声宏亮粗犷的声音传来。麻姑仙子降下云霄,看见是一位白发黄眉的老者。
麻姑仙子迎面招呼:“你就是黄眉老翁吧?”
“我叫乐子长!”老人答道:“我想在这里修座宫观,仙子如何?”
“这里状若覆釜,海潮三次泛滥都没有被淹。”麻姑仙子说完便飘然远去。老者沉吟半响,在此处连辗转几趟,久久不愿离去。
这位老者叫乐子长,原是天上的黄眉仙翁,因触犯天规堕入凡间。乐子长原住古石桩村的竹排岭。据史料记载,东汉那段时间“伏日万鬼行”,三伏天,农民不能下地种田,官府有“尽日闭衙,不干他事”的规定。那时,因地球变热,海水升高,江流逐渐北移,石桩村被大水淹没,乐子长全家举迁至春秋时期得名的如皋村。
乐子长在如皋村,目睹水患过后瘟疫流行,“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便想在此建宫观,为民祈求福址,可择地是大事。这天,他听仙姑这么一说,就对如皋的地形审视再三。他惊喜发现,在如皋村东北一里多路的地方地势高亢如覆釜,水势环绕高地向东归于大海。水从西边来,是“天门开”,主吉。于是,乐子长就在水流的隈曲处立阳为佳地,构筑了如皋第一处宫观,即后来的灵威观。
两朝皇帝为观赐名
如皋灵威观在隋朝以前叫“祖师观”,它伴随中国道教的兴起,至唐宋时期得到迅猛发展,在朝廷中位置显赫。
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兵分数路,征伐高丽国,收复故土。其中一路由尉迟恭(即尉迟敬德)指挥。尉迟恭带兵沿大运河南下后,再沿古运盐河(今通扬河)东下入海,夜泊如皋。是夜,尉迟恭梦见船头站立一位“金甲神将”,若有所语。翌日凌晨,尉迟恭登岸后见一所道观耸立面前,匾曰:“祖师观”。待他进入殿门,猛然发现观内供奉的“金甲神将”竟是自己夜间的梦见者。他认为此观显灵,于是拜谒许愿。尉迟恭班师回朝后,将此事奏于皇上。唐太宗李世民恩准重修此观,并赐名“仁威殿”,以昭示仁德。于是“祖师观”即改为“仁威观”。   宋代皇帝宋徽宗崇尚道教,自号“道君皇帝”。《中国道教史》载:“宋徽宗多次下诏,令天下郡县搜访知道法、有道术之道士,当时著名道士徐神翁、林灵素……即由各方推荐而来。”
徐神翁,名守信,江苏如皋仁威观道士,以“静思固守”之功、“抱一独善”之法传道,誉满朝野。徐神翁被荐入宫时,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徽宗帝常召其议事,执师生之礼。
宋政和元年(1111),提举官苏均偶至灵威观内拜谒,忽见观内金蛇绕梁,金光灿烂,久久不去。此事很快传到朝廷,宋徽宗即向徐神翁询问详情。徐神翁证实,这是事实。于是,徐神翁将观中诸多神奇灵验的故事一并相奏。徽宗听得津津有味。这正与他近日梦中所见“黑云蔽日,大雷霹雳,火光中苍龟巨蛇,塞于殿下。须臾,遂见蛇身长丈余,金甲玉带,顶有圆光,结带飞绕……”(《真仙通鉴》载)之景象同为显灵,深信之。遂赐额“灵威”,敕封“仁威观”为“灵威观”。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特赐徐神翁“虚静冲和先生”之号,并被尊为八仙之一。现今,存世最早的山西侯马金氏墓葬砖雕的八仙造像中就有神翁徐守信。今存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彩绘壁画八仙过海中,徐守信被列其中。
据《泰州志》(当时,如皋隶属泰州)载:徐守信于76岁之辞世时,白日骑帚飞升于天庆观登仙桥。徽宗帝下旨“以四品官职之礼厚葬。如皋灵威观祖师堂内所供奉的数十位祖师神像中,徐守信位列乐子长之左。
建筑风格堪称“一绝”
古灵威观,南临内城河,西傍古旧河,北通花园巷,东倚观巷。曾有“九步三庙、五庙同观、形似北斗、状若琼岛、殿堂相间、宫祠互绕、坛台错落、楼阁映照”之规模。其建筑风格堪称“一绝”
如皋古景点有“一井两个口,三步两搭桥,九步三座庙”。灵威观庙门向西依次排列增福財神庙、火星庙附属庙;观西临古旧河,紧靠华王庙门;观东巷内朝东是道士祠。此五座庙同于一观,汇集了水(观内主祀属水北方之神玄武,亦名真武)、金(財神庙祀“权衡璧府”的各路財神)、火(火星庙祀火官祝融)、木(华王庙祀华佗,华者花也,花属木)、土(万物生于土归于土,道士祠是如皋历代道士的祠堂)“五行”之和谐内涵。主神真武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全观版图前方后长,酷似北斗星座状。古代其西、南两面临水,从当年的德义桥上看去,灵威观若乎琼岛然!
观内,中路有:观门、玄天门、仁威殿、雷祖殿、老君宫;东路有:棺栈、寮房、道士祠、隐真林;西路有:乾元宫(即火星庙)火星殿、斗姆殿、虚皇殿、玉皇殿、华王殿、赈粥厂。父母殿、斗坛、财神殿、痘神祠、土地祠、功德祠、阅经阁、酬神戏楼、恒春轩、施医堂、药房、知客厅、方丈室、道寮、膳房等点缀其间。全观有30多个处所,房舍200余间。
财神殿后,有一处小建筑曰“闲闲处”,是深藏于殿宫轩坛之内的小天地。在火星殿东山墙开有侧门相通,为道士演乐处所。游客在观中观光,隐约闻及缥缈之音,而难以寻觅演奏处及乐师,可谓惟妙矣!火星庙前路南有戏楼,庙会期间行会、跳神、唱戏十分热闹。火星殿后有一亭一台及明三暗五厅堂一处,系道观知客处。老君宫外罩“一重天”圆门,内有琪花瑶草,山石水池,为律坛法境,其幽静,是道士们修炼的好去处。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
如皋灵威观早年为十方丛林,有4个附属庙,世系庞大。在长期的传道过程中,其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为如皋乃至苏北道教的演绎、振兴、规范、传承和道教理论乃至典籍的整理、编纂与弘扬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全观有主神像124尊。观内有斗坛、育德慈济宏化律坛。仅抗战前就三次授戒,有戒子一次多达510人者,北及东台、大丰、盐城,东及如东、启东,西及姜堰等地方,覆盖广袤,影响深远。编纂、刊行的道教经书有《三教精华一贯道圆录》、《法仪集》、《正念法食》、《拔度法食》、《指玄归真》、《五都十函真经》等十数种。道教的经典是《道藏》,即道教经藏的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正八年(1730),如皋灵威观的《虚皇天尊说应劫宝忏》被收入《道藏》经典,成为如皋道教界的历史性盛事。
如皋灵威观道教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闻名大江南北,现已被列入“如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观道乐以细秀、娓娓见长,节奏不快,加花较少,能在细秀中见神圣庄严。灵威观道乐,分打击乐和管弦乐两类。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响木、铜铃等。管弦乐又分粗乐和粗乐两类。粗乐以锣鼓加唢呐、竹笛、笙为主,庄严豪放、气势宏大。细乐主奏乐器为笙、箫、管、笛、琵琶、三弦二胡等,委婉、优雅、婉转、秀丽。粗乐有锣鼓,唢呐、星汪等。曲分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的如《老八板》、《一江风》、《醉仙喜》、《磅妆台》、《万年欢》;中级的如《到春来》、《大赐福》、《将军令》;较高级的如《四合如意》,其难度大,曲谱长。鼓乐方面有《周瑜急》、《夜深沉》、《天下同》等,其雅俗共赏。灵威观道乐还分南北两个派系,派系差异主要体现为演奏风格不同。灵威观道乐除在观内演奏,还经常到海安、泰兴等周边地区的祭祀活动中演奏,在苏北享有盛名。
此外,灵威观膳房制作的名菜细点,挖掘古淮扬菜谱,至今仍为人们所怀念。抗战时期制作的“不饥丸”,成为百姓避难时的干粮。
(下转第6版)
         (鞠九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南通雉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438673687 联系电话:0513-87518000 | 备案号:苏ICP备15029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