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8月08日> > 总第26期 > 第十四版 > 新闻内容
四十年前如皋人民抗击龙卷风事迹永载史册
新闻作者:侯求学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多年的风调雨顺,让人们甚至忘记了自然灾害的惨烈,忘记了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入夏以来,阜宁县、启东市、如东县、如皋市丁堰镇刮起的龙卷风再次激发起人们的防患意识,也让我们油然想起四十多年前如皋上下抗击戴庄龙卷风灾害的感人事迹,虽然我当时没有亲睹亲历,但我的父亲作为一名民办教师当时就参加过戴庄龙卷风抢险救灾工作。
      1975年7月21日,正值“三抢”大忙季节,戴庄公社十一大队通知凌晨四点在公社大会堂召开学理论、抓落实、鼓干劲、战“三抢”誓师动员会。一清早全大队的劳力按时从四面八方涌入会堂,突然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但干部社员并没有意识到一场特大自然灾害正在他们逼近,大家依然各自找到座位坐下。会议正准备开始,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大会堂突然坍塌,瞬时,砖滚瓦飞,天浊地暗,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袭击了正准备投入紧张的“三抢”战斗的人们。
      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十一大队党支部尽显英雄本色,党支部书记李德山临阵不乱,一个箭步冲下尚未倒塌的主席台,立即指挥现场抢险,支委陈鉴福、秦龙轩等一班人立即率领干部群众投入抢险救援中。大部分群众迅速有序撤出会堂,并立即参加到抢险行列;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共产党员站到最危险的第一线,没有任何的工具,他们就用手扒,用木棍撬,将被填压的群众一个一个地抢出来。公社党委迅速动员群众自带工具,奔向大会堂,投入到抢险队伍。县委接到信息后,立即动员机关人员奔赴现场。县人武部、城西区领导组、卫生局、县医院、医药公司、城西区医院、邻近公社医院立即组织医疗队,县交通、商业系统开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对伤员进行运送,一百五十六名重伤员被送往各医院住院医治,轻伤的三百五十多人就地医治,并临时将大队小学放假,利用教室进行安置伤员,不少轻伤人员简单处理后,坚持重新投入抢险战斗。虽然天还没亮,县直各机关迅速响应,要人来人,要物送物,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电影管理站、广播站送来发电机,县邮电局突击查修线路确保通讯畅通,驻如空军派来了解放军参加救援,南通附院、地区肿瘤医院也派来了医疗队,许多工厂、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派来了工人、教师和学生,兄弟大队也派来了社员,仅仅两天时间里,就有二千二百一十八人主动报名献血,真正是一方有困难,八方齐支援。这次特大自然灾害夺去九名社员的生命,五百多人不同程度受伤,七百多间房屋倒塌损毁,九百多亩玉米、棉花倒伏,给当地群众的财物和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灾害面前,党组织、党员是标杆,干部是铁打的硬汉,群众是钢铸的英雄,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感染了无数人,投入到恢复生产,灾后重建中。7月23日,省委负责人赶到灾害现场看望慰问,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当年如皋人民抗击戴庄龙卷风的事迹,首先由蒋家瑞、章晓林、何语群等同志合作采写成《共产主义精神的凯歌》,1975年8月6日刊于《南通日报》一版、1975年8月10日《新华日报》一版和《江苏通讯》1975年第8期;接着由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新华日报》记者、如皋县广播站通讯组、县委通讯组进行联合采写,于1975年9月11日在《新华日报》头版以《狂飙何所惧  英雄谱战歌——如皋县戴庄公社十一大队战胜龙卷风灾害的事迹》为题再次进行了报道,《新华日报》同时配发了署名祝丰年的按语《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戴庄抗击龙卷风灾害的事迹进行了高度评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大队,在抗大灾斗争中表现了如此伟大的革命精神”,“有些干部群众受伤了,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受伤的人;有的同志轻伤不离战场,还夜以继日地投入抗灾夺丰收的战斗,充分体现了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
      翻开《如皋市志》,在“大事记”和“风灾”专题中,都有对1975年7月21日戴庄龙卷风的记载,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如皋龙卷风成灾的记载仍不绝于史。当年在如皋担任县委书记的唐如浴在他的回忆录《风雨六十年》中对这一事件也进行了记载。每一次重大灾害对身陷其中的人们都是一次心灵的重创,每一次伤痛的愈合,都积淀了一份面对灾难自强不息的勇气与顽强。可自从有了共产党,每一次抗灾救灾冲在最前面的都是党员干部,四十年前,如皋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勇抗击龙卷风的事迹永载史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南通雉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438673687 联系电话:0513-87518000 | 备案号:苏ICP备15029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