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8月08日> > 总第26期 > 第五版 > 新闻内容
陈耀,从高考落榜生到剪纸艺术家
新闻作者:鞠九江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剪纸艺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把剪刀见证一个时代,一幅作品彰显社会风貌,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作品吸引了上千名民间剪纸爱好者前来参观。前不久,南京美术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为期三天的《剪之魄——陈耀剪纸艺术作品展》在该馆圆满落幕,市民们领略了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陈耀,现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国家工艺美术师。近年来被中央、省、市电视台拍摄过100多部电视纪录片,蜚声大江南北。他的剪纸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享有“中国神剪”美誉。他受聘担任数百名外籍学生的指导老师,以剪纸为载体传播友谊,使祖国的艺术瑰宝走向世界;他成功地将手工艺术推向市场,在大都市经营剪纸艺术品,使一部分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荣获“十佳创业明星”荣誉称号。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回报社会,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可谁能想到,他竟是一位三次高考的落榜生、拄着双拐的残疾人。
       陈耀作为南京最具影响力的非遗传人,这次他从上万幅作品中精选120幅作品进馆展出,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据了解,这是南京市继百岁艺人胡家芝剪纸展览后的第一次个人剪纸艺术作品展。在剪纸现场,陈耀正拄着双拐向一位澳大利亚客商介绍他的剪纸作品及创意。憨实的汉子,认真的神情,分外引人注目。他丝毫没有“大家”的气派,随和的言谈举止,始终透着一份诚笃和执着。
       高考落榜,剪刀剪出新天地
       1962年,陈耀出身于江苏省如皋市林梓镇一个书香门第。幼时,他迷醉于民间彩灯上的剪画,常常依葫芦画瓢临摹一两幅,赢得大人“啧啧”喝彩声。入学后,陈耀“一根筋”似地痴迷于剪纸。他常常放弃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嬉闹,一剪就是几个小时。他剪的窗花、灯彩多次参加了学校小画展。有一年暑假,他足不出户,剪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小玩意,或请艺人指点,或送给同学欣赏。其中“螃蟹”、“蝙蝠”、“蝴蝶”、“八仙争桃”、“鲤鱼跳龙门”等作品被学校推荐参加县里展览,一举捧回5个奖,获得十几本“小儿书”奖励。一时间,陈耀成了名扬全镇的新闻人物,被誉为“林梓神童”。
       1978年至1980年是陈耀一生中最为灰暗的年月,三次高考三次落榜,每次均以几分之差而与大学失之交臂。逆境中,他进入如皋食品罐头厂当了一名工人。
       进不了大学门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陈耀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新操起因高考而暂搁数年的剪刀。他白天跟班工作,灯火阑珊时醉情于剪纸艺术之中。集体宿舍灯光灰暗,人声嘈杂,搞创作别说桌子,就连一张凳子也无法找到。他坐在床上,枕头垫在大腿上当作“桌子”。而最不对劲儿的是用白天抡板斧砍肉实是屠夫的手再去摆弄小剪刀,则是要有艺术家的细腻,好长一段时间都难以适应,但他凭着毅力和恒心坚持下去……1984年秋,陈耀的第一幅大型剪纸作品《水绘秀色》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看着印在报纸上的心血,看着一元钱的稿费单,陈耀对剪纸充满希望。
       作品《水绘秀色》是陈耀剪纸技艺日臻成熟和完美的一个转折。这幅作品,他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光写生底稿就用了近10幅。为了真实展现如皋水绘园风貌,凡楼台亭阁、云层水波、叶丛倒影等细微处,他都是用缝衣针磨成“刃”精雕细刻而成。作品完工后,陈耀因眼睛极度疲劳,瞳孔上生出了病毒性疱疹,险些失明。
       细观《水绘秀色》,气势恢弘,动静相宜,“活生生”地将实物景观移植到纸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亭台楼阁,各具神韵。难怪著名作家碧野来如皋看到这幅作品时花了两个晚上细细地 “品味”,连声赞叹:“奇迹!奇迹!”
       又一年夏天,为创作《百蝶图》,陈耀早早钻进小树丛中,细细观察蝴蝶的各种姿态,并对10多种不同蝴蝶进行了现场写生。他脱下外衣,扑了好多蝴蝶做标本。由于全身心投入,他竟一时忘了吃午饭。傍晚时分,他饥肠辘辘赶回家。看着他满手臂被树枝划出的血痕、狼吞虎咽的样子,妻子心疼地说:“光顾了剪纸,也不能累坏身体啊!”陈耀一笑:“有失必有得,一番辛苦,换回十几个蝴蝶的不同美姿,得远远大于失嘛!”这一年,他的《百蝶图》被人带至香港参展,引起轰动,当地媒体惊叹他100个不同态势的蝴蝶只只活灵活现,堪称“天下一绝”!
       1990年春,陈耀的《鸟》、《蝶》等系列剪纸作品在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一炮打响,接着他的作品频频参赛获奖。而此时,他所在的工厂濒临破产,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后,每人每月只能领到80元的生活补助费。但陈耀乐观充实,他一天也没有停止手中的剪刀,因为他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标。他风趣地对妻子说:“只要剪,面包总会有的!”
        死里逃生,我为剪纸而活着
       1997年夏,陈耀所在的工厂渐渐恢复生气,他和数百名下岗多年的职工扬眉吐气走进工厂。上班不久,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陈耀受命前往安徽出差。
       那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日子。车窗外,雨水拍打着玻璃“哗哗”作响,车内,陈耀绞尽脑汁,酝酿着解决质量问题的一个又一个方案,而此时一场灭顶之灾正悄悄向他袭来。当面包车行驶至安徽芜湖境内一处过路桥时,不慎坠入7米多深的山沟。瞬间,面包车被滔滔江水淹没。陈耀眼前一黑,失去知觉……后经过往群众全力抢险,奄奄一息的陈耀被送到芜湖一家医院。三天三夜的抢救,陈耀虽从死亡线上挣脱过来,但双腿却落下终生残疾(左腿小腿肌肉坏死,右腿股骨颈碎裂引发无菌性坏死),并伴有多种迸发症。
       意外不幸,令陈耀创业的冲动和五颜六色的剪纸世界刹那间变成黑色。躺在异地医院的病床上,从昏迷中苏醒的陈耀用双手抚摸着恍如木头的双腿失声痛哭。蓦然间,他发现两只手完好无损,这就意味着自己还可以剪纸,他痛苦的脸上掠过一丝自慰的神色。
       生命,有时脆弱得竟不抵一棵小草。回忆那段炼狱般的经历,陈耀已能安之若素。他说,因为敏感体质,他所感觉的疼痛是常人的几倍。左腿植皮手术中,麻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刨皮时,几乎是“活扒人皮”,医院大楼的每一个人都能听到他撕心裂肺的惨叫声。那阵子,他真正体验到了生不如死的感觉。手术台上,陈耀大汗淋漓,剧烈疼痛使他几度昏厥。迷糊中,他隐约听到医生们交谈:“这是一位剪纸艺术家,他很坚强,他的剪纸很漂亮……”陈耀咬破嘴唇,从牙缝挤出几个字:“剪纸,我要剪一辈子!”手术后三天,陈耀稍稍有了精神,便操起剪刀沉浸于剪纸世界。他说:“是剪纸救了我,我要为剪纸而活着!”躺在病床上近100个日日夜夜,那把熟悉的剪刀不仅让陈耀忘却了疼痛,更让他乌云密布的天空重新透出曙光。
       生命中多一份经历,人生就多一份解读。陈耀含泪向笔者生动叙述了《一把剪刀》的故事——
       在我住院期间,同病房的一位来自安徽农村患有严重颈椎病的姑娘,她每天出神地看我剪纸,在家人已支付不起医疗费的情况下,她仍执意要妈妈买了一本精装日记本,收藏我送给她的剪纸作品,10多天,她收藏了近200幅。她细细端详五彩缤纷的剪纸作品,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病区。后来,她又托母亲将自家的那把锈迹斑斑的农家剪刀带到病房,拜我为师学起剪纸。再后来,女孩在意识到自己生命即将走向极限时,将那把剪刀送给了我……至今我仍保存着这把弥足珍贵的剪刀,这是生命的延续,这是一个花季少女未圆的梦啊!每次看到这把剪刀,我都坚定了为剪纸而活着的信心!
       说话间,陈耀撩起裤腿露出一双经数次人工植皮后凹凸如丘陵般 不堪入目的伤腿。“一位老中医说,等我上了年纪,双腿供血不足,引起坏死,必定要截肢。我得珍惜分分秒秒,与生命赛跑,‘剪出’灿烂人生!”陈耀一脸的自信。
      超越自我,追求艺术蝶恋花
       致残后的陈耀如痴如醉迷恋于剪纸创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蝴蝶因恋花而蹁跹,蹁跹于花间的蝴蝶才成景致。陈耀啊陈耀,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得像恋花的蝴蝶一样恋着剪纸艺术,并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这样,你的剪纸才能独领风骚!”他在艺术海洋里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提高。
       陈耀的作品,既汲取了北方流派淳朴、豪放、粗犷的优点,又兼有南方流派工整细巧、秀丽柔美的特长,加之揉进某些抽象派技法,形成了继承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的独特风格。他的《百鸣》、《百鱼》、《百花》造型逼真,刀工精细,点、线、面自然流畅。《京剧脸谱》、《金陵十二钗》、《奥运健儿》则注重外形和内秀的贯通,写实与夸张融浑自如,简繁与疏密恰到好处,从而烘托出各种不同个性和风骨。
(下转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南通雉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438673687 联系电话:0513-87518000 | 备案号:苏ICP备15029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