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25日> > 总第214期 > 第四版 > 新闻内容
想起刘晓苏
新闻作者:张达远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省如皋市位于长江以北三角洲平原,自古以来,这里才女迭出,董小宛故居享誉江南。这里有一条河叫龙游湖,蜿蜒流淌,每晚在龙游湖畔散步,清风拂面,鸟语花香,这时我就想起了苏北诗人刘晓苏,想起了她的往事和诗歌作品。
      初识诗人刘晓苏。记得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和如皋市城西中学雏鹰文学社的几位诗友去如皋市罐头厂文学社参观,一进厂区,有一块文学社的黑板报,上面有很多文采飞扬的散文和诗歌作品。我们惊奇于一个几千人的工厂竟有这一块纯文学的园地,在我们久久流连欣赏的时候,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女迎接并吸引了我们,少女高高的个子,满头乌黑的披肩发,身穿当年很流行的牛仔裤,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在会议室坐下的一瞬我们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刘晓苏,在刘晓苏介绍罐头厂文学社的时候,端庄文雅,声音清脆。那时我就在想如皋罐头厂就是刘晓苏的起飞之地,刘晓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刘晓苏后来调到了南通市长途汽车站团委工作,继续她的诗歌创作,那一段时间我也在如皋城里创办了如皋青年诗爱者笔会,主编了一本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情诗台历》。由此我们开始了鸿雁传书,几乎每周一封,我和晓苏在书信中开始了诗歌交流。刘晓苏的诗以小见大、视野宽阔、撼动心灵,她写的诗歌《大海》令我们身临其境,漫天波涛从天际澎湃而来,海鸥凌空飞过,让我们感觉到在大海面前的渺小和造物主的伟大,刘晓苏写的诗歌《燕子叽》让我们站在燕子矶山顶,俯视山下万物,思索前世今生。我也给刘晓苏邮寄了我的诗歌《那一年十八岁的我们》以及《夏天的雨季》,懵懂青涩,冲动洋溢。刘晓苏和我所有的书信及明信片往来都被我保存完好,珍藏在书柜中,永记在脑海里。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邮差送来了一份请柬,原来是刘晓苏邀请我们去参加她在如皋市戴庄乡老家举办的婚礼。晓苏结婚的那一天她身着黄色的风衣,秀气的面庞因为羞涩而有潮红,她的爱人帅气略有腼腆,当诗友小丽和我赶到婚礼现场的时候,晓苏喜悦异常,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我们的交往故事并安排我们就坐。酒桌上我们轮番站起来给新人晓苏夫妇敬酒,并起哄要求晓苏朗诵一首她写的诗歌,晓苏喝酒之后面似桃花,站起来朗诵了一首她自己写的诗歌《相思》。那晚的婚宴很晚才结束,告别的时候晓苏将我们送到村外,我们上车之后透过车窗看到刘晓苏一直在挥手,晓苏的乌发在动,风衣飘袂。
     一年之后刘晓苏去了武汉大学作家班读书,那是一个专门出作家的高等学府。在此期间刘晓苏给我寄来了她在武汉大学的生活照和诗歌作品,我们依然鸿雁传书,彼此交流诗歌以及各自的发展。这时晓苏开始写散文和组诗,晓苏的组诗更加意境高远,读后荡气回肠。 晓苏在文学创作和诗歌创作上达到了高潮。 
     刘晓苏有更高的人生抱负和理想追求。刘晓苏从武汉大学作家班毕业被录用到河北保定军事学校做教师,后又被调到北京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参加了多年的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文艺节目的文案策划和统稿, 也发表了更高水准的报告文学、散文和诗歌作品。 晓苏虽远在北京工作,忙于事业的发展 ,但一有机缘便找人打听家乡如皋的经济发展以及我们绘园诗社后来的情况。一次我们绘园诗社组织笔会,我们又聊到了美丽、多情的诗人刘晓苏 ,一个个回忆起来印象深刻,如同初见。
      白驹过隙,雁去雁回。每至雨季闲静的时光我们总会想到诗歌,想到从如皋走出去的诗人。也许在将来刘晓苏有机会出差路过如皋的时候,或者假期回家乡省亲的时候,我们就能和晓聚,到那时海阔天空、追忆往昔、煮酒论诗。
     我们在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南通雉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438673687 联系电话:0513-87518000 | 备案号:苏ICP备15029513号